南森難民獎:散播希望的振翅蝴蝶

經由「蝴蝶」,賓妮迪絲亞重新掌控她的人生,避免遭捲入那個在布埃納文圖拉早已淪為日常、充滿暴力與敲詐的沼澤。

布埃納文圖拉,哥倫比亞,9月12日-當敵對武裝在哥倫比亞西部高加谷省(Valle de Cauca Province)的家鄉爆發衝突,賓妮迪絲亞‧比蘭絲亞帶同7名年幼子女乘船逃亡,她憶述道:「我們必須逃離身邊的炮火。當時情況刻不容緩,我們為着生命而逃跑。」

那是13年前的事,賓妮迪絲亞也在工業港口布埃納文圖拉的親戚處安頓下來,然而暴力似乎無處可躲,她說:「我和其他人逃離了暴力,卻在這裏再次遇到暴力。」

哥倫比亞延綿不絕的衝突甚少登上國際頭條,惟截至2014年7月,持續半世紀的戰爭已經奪去超過20萬人的性命,並遺下多達570萬名已登記流離失所者。

全國沒有地方如布埃納文圖拉般承受如此嚴重的破壞──整個地區遭彼此搶奪「地盤」及運毒路徑的非法武裝組織全面控制;歹徒在最貧窮的地區利用性暴力作為散播恐懼及維持監控的手段,令婦孺首當其衝。對報復植根心底的畏懼造成集體瞞報,倖存者亦難以接受所需的心理及社交治療。

不過,在陰霾籠罩的氛圍下,一群被迫流離失所者及本地婦女自發組成了名為「蝴蝶新生展翅未來」(Butterflies with New Wings Building a Future,簡稱「蝴蝶」)的互助組織,並成為2014年度南森難民獎得主。

這個由9個婦女權益組織連成的網絡致力向被虐者提供輔導及支援,深入社區教育婦女,並向地方官員施壓倡議捍衞婦女權益。自2010年成立,「蝴蝶」已經幫助了超過一千名婦女及其親人,賓妮迪絲亞是其中之一。

逃到布埃納文圖拉後,賓妮迪絲亞獲聘為家居清潔工。儘管僱主會給她食物帶回家,家庭狀況仍然緊絀,直至她邂逅「蝴蝶」那一天。

鄰居瑪列莎‧告魯斯介紹她認識「蝴蝶」的婦女成員,成為了賓妮迪絲亞人生的轉捩點。瑪列莎說:「數年前當我認識賓妮迪絲亞時,她的處境相當坎坷。我分享關於『蝴蝶』的種種,並鼓勵她出席工作坊及加入我們。」

經由「蝴蝶」,賓妮迪絲亞重新掌控她的人生,避免遭捲入那個在布埃納文圖拉早已淪為日常、充滿暴力與敲詐的沼澤。53歲的她表示:「感謝這個網絡,讓我擁有朋友。我得到支持,不再感覺孤單了。」

賓妮迪絲亞目前負責營運「蝴蝶」在布埃納文圖拉維斯塔靴莫莎(Vista Hermosa)社區推行的「食物及儲蓄計劃」。在這座超過8成居民活於貧窮的城市,糊口過活猶如日復日的搏鬥。

這個被網絡成員稱為「食物鏈」的計劃,成為了像賓妮迪絲亞般無法使用銀行賬戶及存款之婦女的命脈,也是這個工作難求之地的一個穩定保障來源。

賓妮迪絲亞運用攢下來的積蓄,一磚一瓦地築成她的小屋。「從前我只睡在滿佈灰塵的地上,全因這條『食物鏈』我才能建成你眼前的這間屋,否則我不可能儲蓄。」她邊驕傲地指着以幾年積蓄換來的木板及瓦楞屋頂邊說。

「蝴蝶」的19名統籌者之一歌莉亞‧安柏露解釋,她們信念的核心源於「教母」或「哥馬迪奧(Comadreo)」意念。在非裔哥倫比亞族群的傳統上,教父教母一直在照顧及養育小孩上扮演重要角色;在「蝴蝶」裏,婦女之間也鼓勵彼此像教母般顧念對方及各位子女。

「我們參照了早已在文化中失傳的教母傳統,並在網絡裏用作重建破碎社區、治癒傷痛及加強婦女團結的方式。」安柏露表示:「只要共同努力,我們就能更妥善地照顧婦女。」

安柏露的一生一直在挺身而出抵抗着施加婦女身上的暴力。她的童年深受極度貧窮烙印,也是婦女在家遭受虐待的苦澀例子,因為安柏露年幼時已經目睹她的父親毆打母親,她宣稱:「他有次幾乎挖掉她的雙眼。無力感使我憤怒,我確信沒有人應該受苦如此。」

對布埃納文圖拉的很多婦女而言,性與性別暴力長期以來都是恆常的威脅。流離失所經常逼使家庭及社會裏的傳統角色改變,使這群婦女更為脆弱。目睹如此絕望的景象,驅使安柏露站出來捍衞及保護有需要的婦女;她深信要使婦女充權的方式,就是確保她們了解自己的權利,以及保護她們的現行法律。

安柏露強調:「當一名婦女明瞭她的權利以及國家的責任所在,這允許她擁有選擇及作出決定。了解你的權利,你就能更好地守護自己及社區。」

義務翻譯:Vaso C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