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氣候變化和災難所引起流離失所的常見問題

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流離失所情況不是一個未來的假設 – 而是一個現實。

 

在馬拉喀什舉行的第二十二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COP22)正在進行,以下提供一些關於氣候變化和流離失所的常見問題解答。

1.有多少人已經因氣候變化而流離失所?

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流離失所情況不是一個未來的假設 – 而是一個正在發生的現實。自2008年以來,每年平均有2150萬人因天氣相關的突發災害 – 例如洪水、風暴、山火和極端氣溫 – 而被逼流離失所。數千人在慢性災害的情況下逃離家園,例如乾旱或與海平面上升有關的海岸侵蝕。科學家們高度一致地認為,氣候變化加上其他因素,預計流離失所的人數將會增加。

氣候變化在今天許多衝突中也是一個「威脅倍增器」,從達爾富爾到索馬里到伊拉克敍利亞。阿拉伯之春一般被視為導致敍利亞衝突的原因,但人們往往忘記在戰爭之前,敍利亞東北的五年旱災導致大約150萬人流離失所。氣候變化埋下衝突的種子,但也使流離失所發生時的情況更加嚴重。

2.哪些地區最危險?

沒有一個地區不受氣候變化影響,但是對於那些高度暴露於災害危險的國家,或在缺乏充分準備能力或資源的人口眾多地區,流離失所的風險最大。亞洲比任何地區都經歷更多的自然災害 – 在2015年,85%因突發的災害而流離失所的人口在南亞和東亞。例如,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和安得拉邦的洪水導致180萬人流離失所,而在緬甸和印度的颱風科曼和風季洪水分別導致160萬人和120萬人流離失所。然而,亞洲是全球人口比例最大的地區。在提及人口規模時,瓦努阿圖和圖瓦盧在2015年遭受最嚴重的風暴侵襲,當時颱風帕姆分別令55%和25%的人口流離失所。

一般來說,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有最多與災害有關的流離失所情況,包括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

3.什麼是氣候變化難民

「氣候難民」一詞具有誤導性,因為在國際法中,「難民」一詞是指逃離戰爭或迫害,並越過國際邊界的人。 氣候變化影響到的人,身處於他們自己國家境內。通常在人們跨越國界前,國內流離失所情況會達到一定水平。 因此,「在氣候變化下的流離失所者」一詞更加適合。

4.未來有多少人將因氣候變化而流離失所?

很難說。 我們所知道的只是流離失所的範圍和嚴重程度往往取決於各國如何做好準備和減輕影響。 加強準備是我們希望馬拉喀什COP22會議能帶出的。

5.「巴黎協議」如何解決流離失所問題?

「巴黎協議」包含流離失所和人口流動問題的三個重要因素。

  1. 「協議」的序言確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提及移民,要求締約國在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時,尊重、促進和考慮各自對移民的責任。
  2. 「巴黎協議」中提及很多關於保護人們、社區的適應能力和生活的重要性的内容。這些是解決因環境問題引致被逼流離失所的重要切入點,例如獲得水、糧食、能源以及需要的謀生機會,使人們能夠留在他們所居住的地方。
  3. 最後,「巴黎協議」要求華沙國際損失和損害機制執行委員會(WIM)設立一個應對流離失所的專責小組。這個小組將「為避免、最小化和解決與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提出綜合方法的建議」。這也承認流離失所的危機,也是肯定了氣候變化作為流離失所的因素。

6.聯合國難民署希望在COP22會議上看到什麼?

聯合國難民署希望看到馬拉喀什有以下處理:

  1. 提供足夠的資源,使華沙國際機制(WIM)的流離失所問題專責小組的工作得以成功和適時落實。
  2. 人口流動被納入各國的主流規劃工具中,如國家自主貢獻 (NDCs)。
  3. 各國承諾支援已經因災害而流離失所的社區,並採取行動防止和減少未來流離失所的風險。
  4. 加強最受風險人口的適應性,使他們能夠留在原居地。
  5. 讓各國得到技術建議,與所有受影響人口作充分協商後,準備將人們遷移出受影響地區,作為最後方法。